你拼命润

Description
npm run
Tag
“轻信和盲从,无论是对旧的教条还是新的宣传,仍然是支配人类心灵的弱点。” ——夏洛特·珀金斯·吉尔曼,《人类的工作》,1904
 
Run/npm run 是最新的网络用语。是上海疫情下人们失望又无助的一个心理缩影。
 
Hindsight bias(事后诸葛亮)告诉我们置身历史事件当中的人们是很难看清正在经历的一切的。无论是二战期间德国民众对法西斯主义的支持,还是中国六七十年代文化灾难在如今看来都不可思议,而且还荒谬得“显而易见”。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产物。对个体思维和行为的观察越是深入,就越容易发现我们很少能够脱离社会的影响。这种影响本身无所谓好坏。正如一些社会规则抑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多样性,但也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伦理道德的底线。
 
我们似乎无论如何努力,都无法摆脱自身认知的局限。相比于虚心承认我们的无知,似乎装作我们懂得如何科学防疫是更加“聪明”的选择。于是疫情演变为了政治的工具,当中心化管理奏效的时候,我们对西方/印度的躺平嗤之以鼻,却让武汉lockdown的选择在不知不觉中被”合理化“。同样的,当类似的举措在上海不太奏效,而人们又看不到好转的希望的时候,政府的无能成了众矢之的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这和自我服务理论相似,顺境归于内因,逆境归于外因,却鲜有回归问题本身的客观态度,比如承认运气的作用,比如承认结果的不可预知性。
 
根源真的是体制问题么,或者说疫情前的和疫情下的体质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别么?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疫情可能也只是本就脆弱的社会系统的放大器而已。前人的教诲也说过多研究些问题,少谈些主义
 
回归到润本身,润,拼命润到底有多大意义?这个问题没有答案,太主观了。我们都知道重大选择背后的动机很重要,如同感受到绝望迫切希望逃离的人一样,“热心”提供帮助的“润学前辈”也不免有着各自的动机。这些都值得考虑,且深思熟虑。做个简单的类比,这东西和工作有点像,没有人是天生的社畜甘愿被磨擦和毒打,但解决这样的问题却往往不是换个雇主那么简单,如同常说的钥匙不在锁头。买衣服可以试穿,工作可以试聘,软件可以试用,但生活呢?